10月30日,记者从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广西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获悉,近年来广西持续发挥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作用,引导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发行股票以及各类信用债券直接融资。2024年前9月,广西企业直接融资发行规模1622.2亿元,同比增长34.58%。其中发行股票融资43.4亿元,同比增长36.4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27个百分点,融资规模排全国第12位、西部第3位。
新闻发布会现场。
据统计,截至2024年9月末,广西有境内外上市公司53家;私募基金管理人77家,管理基金规模突破1450亿元,是2020年末的2.8倍;期货交割库36家,较2020年末翻了一番。2023年“保险+期货”项目累计保障93.55亿元的农产品现货价值,惠及农户4万多户次及200多家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承保货值规模排名全国第一。
近年来,广西不断健全资本市场政策体系,推动出台《关于加快推动广西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广西资本市场改革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资本市场综合性政策文件,并在细分领域制定出台《广西扩大企业信用类债券资金使用三年行动计划》和《广西完善地方增信机制扩大产业企业债券融资规模三年行动计划》,有力推动了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率先在全国省级政府层面出台《开展期现结合服务广西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建设实施方案》,助推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
在完善资本市场基础设施方面,广西建立上海证券交易所资本市场服务广西基地、深圳证券交易所广西基地、北京证券交易所-全国股转系统广西服务基地。高质量建设广西区域性股权市场,推动设立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获批开展区块链建设试点,并联合全国股转公司建立三板四板衔接挂牌“绿色通道”。建立上海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中国—东盟大宗商品期现结合服务基地,推动上期所建设“中国—东盟有色金属基差贸易专区”。今年以来,广西整合上述证券期货交易所广西基地和市场机构资源,合力建设广西资本市场服务基地,集聚机构、人员、资金、项目、政策、服务六大要素,打造广西资本市场服务主阵地。截至2024年9月,广西资本市场服务基地已经举办大型活动24场,服务企业超过900家次,培训人员超过1500人次。
资料图:位于南宁市的中国—东盟金融城内,现代化、智能化设备为金融机构办理各项业务提供了极大便利。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周军 摄
在加强资本市场服务方面,广西创新方法,把政策和服务“送上门”,创设“资助千企”金融八桂行服务品牌,组织证券交易所专家和市场机构专家深入南宁、桂林、梧州等多个设区市开展资本市场服务;通过带领干部和企业“走出去”、推动服务“便利化”、营造资本市场“好氛围”等举措,让便利政策和服务直达企业,增强企业运用资本市场的意识和能力。
发布会答记者问(摘选)
问:新“国九条”及资本市场“1+N”配套政策,就上市公司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请问广西在上市公司质量提升方面取得哪些成效?
答: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关键举措。今年以来,广西证监局协同自治区党委金融办以及自治区政府有关部门,分两轮走访调研服务广西上市公司,建立了服务需求清单,并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帮助上市公司解决实际困难,促进上市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通过加强政策宣导、培训交流,压实各方责任,推动独董改革取得实效,推进上市公司常态化分红及市值管理,支持上市公司用好资本市场聚焦主业转型发展。
一方面,广西上市公司服务广西“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的能力持续提升。例如恒逸石化高端绿色化工化纤一体化项目预计2025年初投产,将与公司文莱炼化一体化项目形成跨境产业链联动;北部湾港实施定增融资36亿元加强港口建设,推动北部湾国际门户港通航靠泊等级持续提质升级;桂冠电力清洁能源占在役装机容量的90%以上,广西能源实现广西海上风电“零”的突破,对广西绿色能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上半年,广西41家A股上市公司经营情况整体改善向好,实现营业收入1683.60亿元,归母净利润55.54亿元,同比增长17.86%。
另一方面,广西上市公司融资、分红、回购积极主动,促进资本市场投融资功能协调发挥。今年1月至9月共计实施股权融资43亿元,融资规模排名全国第12位、西部第3位;合计分红52.75亿元,其中25家上市公司年度现金分红45.04亿元,同比增长30.06%,3家上市公司半年度分红7.71亿元;15家公司及其大股东实施回购或增持合计24.08亿元,其中实施股份回购13.48亿元,同比增长38.99%,大股东增持股份10.60亿元,同比增长8.47%。
下一步,广西证监局将坚持强本强基、严监严管,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服务地方新质生产力发展。一方面,持续引导和督促广西上市公司完善公司治理,充分运用并购重组新政做优做强;另一方面,落实监管“长牙带刺”、有棱有角要求,严惩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违规减持等行为,进一步塑造良好市场生态。
问:培育企业上市(挂牌)是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请问自治区党委金融办在培育企业上市(挂牌)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开展了哪些工作举措?
答:近年来,广西企业上市(挂牌)培育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企业上市方面,2021年以来,7家广西企业成功登陆境内外交易所上市,其中,3家企业登陆北交所,位列西部省区第4位。此外,还首次从区外引入1家上市公司。新三板挂牌方面,2021年来,9家广西企业成功登陆新三板挂牌,其中6家为2023年以后挂牌,新三板挂牌呈现加速态势。上市(挂牌)储备方面,截至2024年9月,广西有1家企业正在冲刺境外上市,13家企业在辅导备案;1家企业已获得新三板挂牌批复,1家企业申报新三板挂牌获得受理。
自治区党委金融办培育企业上市(挂牌)的举措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精心“选种”,强化上市后备资源建设。联合行业主管部门和投资机构推荐优质上市后备企业,重点从“专精特新”企业、瞪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多领域优质企业中遴选推荐上市后备企业。
其次,加强“施肥”,突出上市引导和赋能。联合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和广西证监局针对“专精特新”企业、农业企业、科技型企业等重点行业企业分类开展上市业务培训。联合沪深京证券交易所专家并组织资本市场专家服务团深入市县走访调研上市后备企业,指导企业正确认识资本市场,合理规划上市路径。
第三,做好“护苗”,推动重点企业疑难问题解决。充分发挥统筹作用,协调有关部门为多家上市后备企业加快推动解决账款回收、历史沿革确认、合法合规证明开具、银行流水打印等问题,“一企一策”打通上市难点堵点,推动企业上市进程。
第四,打造“样板”,强化上市公司对上市后备企业示范引领作用。组织调研服务全区上市公司,支持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并购重组和再融资,助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形成示范作用。加强上市公司与上市后备企业交流,引领上市后备企业增强上市意识。
下一步,自治区党委金融办将继续完善支持企业上市(挂牌)政策,加强遴选和培育工作,更好支持优质广西企业赴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挂牌)。
问:《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于2023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请问《条例》实施一年多以来,广西证监局采取了哪些落实举措推动广西私募基金市场高质量发展?效果如何?
答:《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后,广西证监局采取了多种落实举措推动广西私募基金市场高质量发展。
一是打造立体化《条例》宣导机制。联合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广西证券期货基金业协会,组织辖区私募机构开展形式多样、务实高效的普法宣传工作,引导私募基金机构准确理解监管新要求。比如,举办辖区“《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系列监管法规专题培训班”,全面解读《条例》的立法背景、立法脉络、重点条款,同时着重宣传《条例》中的利好政策,鼓励私募基金行业“发挥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科技创新等功能作用”。
二是积极引导私募机构充分发挥投融资功能。推动私募机构畅通“募投管退”循环,发挥好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支持科技创新作用,鼓励私募基金投产业、投项目,服务好广西重大战略。2023年以来,广西私募机构累计备案产品规模超过200亿元,募集资金主要投向新能源、平陆运河、西部陆海新通道等新质生产力及广西重大发展战略的高速公路、铁路、港口码头等基础设施项目,为支持广西“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高质量建设提供有效助力。
三是坚持严监严管,既管已登记备案的真私募,也管未登记备案的伪私募。除做好私募基金非现场风险摸排、现场检查等日常监管工作外,广西证监局还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开展伪私募排查清理工作,防范非法集资风险。例如,近期广西证监局联合自治区党委金融办、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在辖区全域范围内启动“伪私募”风险排查和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对相关企业进行系统风险排查和分类处置。
自《条例》落地实施以来,辖区私募行业稳步有序发展,在服务广西实体经济发展、支持创新创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2024年9月末,广西共有私募基金管理人77家,管理基金产品数量突破400只,管理基金净值总规模突破1450亿元。伴随《条例》的逐步落实以及广西证监局持之以恒地排查治理,广西私募行业已经走上了轻装上阵、阔步前行的新阶段。
上下滑动阅览
来源丨广西云-广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