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5日,由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指导,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中国化工环保协会主办,中化环境控股有限公司、河北硅谷肥业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耕地保护监测与质量提升专业委员会、中国化工环保协会土壤修复专业委员会、中化环境修复(山东)有限公司、中化创新(北京)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办,先正达集团中国、成都云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辽宁连石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协办的第三届耕地保护与盐碱地综合利用大会在河北省雄安新区成功举办。
本届大会以“粮食安全与农田高质量建设”为主题,围绕盐碱地科学利用技术与模式创新、保护性耕作、地力培肥与精准农业、土壤质量普查与动态监测体系、拓宽耕地保护与利用多元化投资渠道与农田保险等重大议题,开展耕地保护、农田高质量发展与盐碱地综合利用等政策解读和交流研讨。会期中,政府有关部门、科研院校、实体企业、金融机构等单位领导和专家学者400余人,共同探讨当前耕地保护和盐碱地综合利用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凝聚优质资源推动形成土壤改良、产能提升和产业发展的闭环产业生态,并致力于打造全国耕地保护与建设领域的顶尖交流合作平台。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原校长顾秉林,原农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尹成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曹晓风,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会长张红宇,中国化工环保协会理事长周献慧,雄安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门扬,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陈成敏等出席大会并发表讲话。中化环境有关负责人在主论坛作专题报告。
陈成敏表示,中国中化深入践行中央企业责任,在加强耕地保护特别是盐碱地综合利用方面作出实践探索,始终坚守初心,积极响应国家关于耕地保护与盐碱地综合利用的号召,多措并举积极探索保护、修复耕地和治理,利用创新技术和商业模式,在盐碱地治理、盐碱地适种品种筛选和培育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形成了相关产品和服务能力。
中化环境是中国中化发展环境科学的专业公司,致力于打造“绿色工业循环”和“绿色农业循环”,牵头打造中国中化盐碱地治理产业链,保障粮食安全。中化环境从基本状况调查、盐碱地规划、工程技术、改良技术和种植技术五个方面积极创新,探索建立健全盐碱地综合治理技术体系。中化环境总经理助理、中化环境修复(山东)有限公司总经理曲风臣介绍,自2022年开始,中化环境在吉林省大安市政府的支持下,开展盐碱地水田、旱田全类型治理业务,在当地积极推进龙海灌03片区种植整改项目、盐碱地旱田治理与利用示范等多项盐碱地综合治理项目,构建了“改土适种”及“适种改土”的技术体系。同时,在未利用地及耕地综合治理上,中化环境拥有三大核心策略:一是打造以甜高粱种植为核心的盐碱地旱田开发循环农业模式,集深加工、种养结合于一体,助推乡村振兴产业升级;二是依托生物质发酵盐碱地修复材料技术,改善土壤肥力;三是研制含有天然矿物质的土壤修复材料。中化环境在农田修复领域拥有多项修复技术专利,能够有效降低污染物的可迁移性,增加土壤有机质,显著提升土壤养分,从而促进作物产量提升。
大会发布了盐碱地综合利用十大典型案例和《全国盐碱地科学利用发展报告2023(蓝皮书)》,以总结各地在耕地保护、质量提升、盐碱地综合利用、土壤污染治理修复等领域的典型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