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非“文化丝路”交流月在金华启动——丝路连中非 共谱新华章

2024-11-15 18:07:31    来源:中国日报网    点击:21331次

2024中非文化和旅游合作交流会在金华举办。金华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供图

“我们的交流,是在季风的助力下孕育而生的。季风不仅促进了文化融合,还铸就了丰富多彩的文明和历史。”11月8日,坦桑尼亚桑给巴尔旅游和文化遗产部首席秘书阿卜德·苏莱曼·琼布在2024中非文化和旅游合作交流会上动情地说。

同路人,才是真朋友。当天,以“文化丝路心相通 中非携手共前行”为主题的2024中非文化和旅游合作交流会在浙江金华举行,非洲多国代表和驻华使节、非盟代表、中方相关政府部门和机构有关负责人、中非双方业界专家、企业代表等共计240余人齐聚一堂,合力推动中非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走深走实,为2024中非“文化丝路”交流月活动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9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提出,未来3年,中非将携手推进包括人文交流伙伴行动在内的“十大伙伴行动”,深化中非合作,引领全球南方现代化。而“文化丝路”计划,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1月,2024中非“文化丝路”交流月在金华率先启动。乘风而上,向新而行,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为推动构建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注入更加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

“万年胜概·浙地弦歌”浙江(金华)文旅主题展

这是一条贯通古今的文化丝路

中国与非洲,同为古老文明发源地,孕育了历史悠久的古国、灿烂多姿的文化,共同丰富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两千余年的丝绸之路,串联起亚非两个大陆之间的商贸、文化和人员往来,也留下许多友好交往故事,塑造了共同的文明记忆,为中非命运共同体打下传统友好的根基。

进入新时代,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的金华,决心为中非友好根基再赋文化新力。

聚焦“文化丝路”计划,众多文化交流活动,在非洲大陆渐次开展——在摩洛哥马拉喀什,“万年胜概·浙地弦歌”浙江(金华)文旅主题展隆重举办,全面展现万年上山、唯美婺剧、百工非遗等金华的历史文化,在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金华非遗传承人来到Zanaki女子中学,带领学生们体验浦江十字花,品尝金华糕点、磐安药膳,在尼日利亚,各项非遗活动精彩纷呈,庆祝中尼两国结成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10月28日至11月6日,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受文化和旅游部委派,前往赞比亚、坦桑尼亚,参加庆祝中赞建交60周年、中坦建交60周年的系列活动演出。访演中,浙婺带去了全剧《三打白骨精》、折子戏《三岔口》、唢呐独奏《打枣》、民间艺术《九节龙》、徽胡独奏《徽调》等多个精彩节目。每场演出,现场气氛一浪高过一浪,演出结束,观众久久不肯离去,沉浸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中。

从中非文化合作交流周到交流月,再到中非“文化丝路”交流月,活动不断升格的背后,是金华多年努力的结果——以2018年首次举办的中非文化合作交流周为起点,“中非之夜”嘉年华、中非经贸论坛婺剧专场、中非电影展播、中非视觉艺术作品展、非洲博物馆开放周、海外名校学子走进金华古村落、“‘金’彩世界 云涌非洲”云展等文化旅游合作交流项目相继举办,中非文化交流愈发频繁、愈发精彩,实现了从相识到相知的跨越。

7年来,金华已开展超过60场中非文化交流合作活动,遍及40多个非洲国家,覆盖超1亿非洲人民,结成更深层次、更大范围的中非“文化丝路”共同体。

如今,中非“文化丝路”交流月正在成为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友好合作大平台。围绕交流月平台,金华聚力文化、旅游、教育、艺术等多个领域,用好金华婺剧、东阳木雕、横店影视、义乌小商品、八婺美食等具有金华文化标识的文旅产品,推动对非文化和旅游合作走深、走实。如以《最金华》为代表的等60多部金华出品影视作品,在非洲国家广为传播;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先后赴12个非洲国家访演,观看人次超7万。

频繁交流带动心意相通。如今,金华已逐渐成为对非文化交流合作的典范之城——成功举办中非智库第十三届会议,发布的“中非达累斯萨拉姆共识”成为首个诞生于“全球南方”的国际共识;“海外名校学子走进金华古村落”“国际友人品金华”“‘金’彩世界 云涌非洲”云展等合作品牌不断擦亮。在与会嘉宾看来,金华是浙江乃至全国对非合作交流的主阵地、桥头堡,通过多领域、多渠道、多层次交流,打造了中非文化旅游合作的“金华样本”,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贡献了重要力量。

“巧倕坊——2024中国和非洲国家手工艺创作交流”成果展上,中非艺术家交流创作心得。潘秋亚 摄

这是一场跨越万里的双向奔赴

“你看,这边是一列高铁,这边是非洲常见的自然风光,意思是坐在高铁上看非洲。”2024中非文化和旅游合作交流会间隙,非洲艺术家马里乌斯·克里斯对着自己创作的《友谊列车》介绍道,“中国给非洲援建了高铁,这幅作品代表双方的友谊。”

一旁,婺州窑非遗传承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方益进说:“婺州窑是中非文化艺术交流的良好介质、载体,大家通过作品讲述不同故事,让陶瓷文化的表达有了多样性。

这是发生在“巧倕坊——2024中国和非洲国家手工艺创作交流”成果展上的一幕。展览展出了2015年至今,非洲6个国家35位艺术家在华创作交流的陶艺作品,以及今年“巧倕坊”项目新创作的近20件作品。

不远万里,双向奔赴,中非艺术家的技艺不断交融,心不断贴近。

前一晚,一场“婺风盛典”婺剧演出在中国婺剧院举行,出席论坛活动的中外嘉宾和金华市民一起观看演出,精彩的婺剧表演赢得满堂喝彩。文化和语言的差异并没有阻碍非洲友人喜爱婺剧,开怀的笑容和热烈的掌声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

作为回应,两位来自坦桑尼亚桑吉巴尔达拉布艺术团的艺术家,在2024中非文化和旅游合作交流会上,带来了富有非洲风情的表演,同样收获了中国观众的热烈掌声。

“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在金华一次又一次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交流会当天,圣多美和普林西比驻华大使伊莎贝尔·多明戈斯来到金华,会见她的中国朋友。今年9月,两国将双边关系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伊莎贝尔表示,旅游将成为促进两国关系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会议开得正是时候,打开了一扇促进中非文旅进展的大门”。

持此观点的不仅是伊莎贝尔大使,交流会现场,5位非洲国家的驻华使节诚意满满地进行文旅推介,在现场通过视频、图文展示非洲国家独特优美的自然风光。莱索托王国驻华大使肯尼恩·拉巴莱表示,文旅领域是中非未来可以合作的关键领域,正是因为有了在金华的这场交流会,他们才能把非洲的美景推介给大家。

“中非文化旅游交流之所以能有如此热烈的氛围,在于交流不是单向的输出,而是双向的奔赴。”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非洲影视中心执行主任罗德里格博士说,作为现代化道路的同行者,中非之间的“双向奔赴”,正在开启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新阶段。

“婺风盛典”婺剧演出结束后,非洲友人和婺剧演员合影留念。(钟路 摄)

这是一组命运与共的壮阔蓝图

中非友人手拉着手交流,会议结束也不肯走……交流会上的一幕幕,真切展示了中非跨越万里的友好情谊,也展现了中非文化旅游交流合作的广阔前景。

从金华到非洲,从非洲来金华,年复一年的亲密合作,让文化丝路的蓝图成为实景,构图也不断丰富。

在浙江师范大学新月湖畔,坐落着中国高校中首个综合性、实体性非洲研究院。该校中非研究院院长刘鸿武介绍,从2007年创办至今,研究院已累计承办近300个对非研修项目,6000余名非洲官员、专家学者等参加培训,培养了一大批中国的“非洲通”和非洲的“中国通”。今年举办的中非智库论坛第十三届会议,让更多人关注到浙师大非洲研究院作为举办者的贡献。中非学者在会上共同发布“中非达累斯萨拉姆共识”,围绕应对当前全球性挑战提出建设性思想,充分凝聚中非理念观念共识。

作为百工艺都,职业教育是金华教育领域的金名片。一批高职院校成为非洲青年技术人才的摇篮。今年4月,金华职业技术大学迎来30名卢旺达留学生。短短半年多,他们中有的已崭露头角。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菲力明在第九届非洲职业技能挑战赛上获得全场最高分。电子商务专业的李华则已经能够独立完成选品、推销。他希望毕业后开一家跨境电商公司,进口中国建材,推动非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

如今,中非文化旅游合作发展又有了新动力。2024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提出的中非携手现代化“十大伙伴行动”,开启了深化中非人文交流的新篇章。

落实好中非北京峰会成果和共识,进一步拓展文化和旅游合作新路径、新空间、新模式,正成为金华下一阶段对非文化交流合作的重点之一。

金华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负责人表示,面向未来,金华将锚定“打造新时代中非文化丝路交流合作的典范”目标,依托中非“文化丝路”交流月平台,开展对非合作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推动中非音乐、美术、非遗、文博(图书)、演艺(舞蹈)、旅游6大领域文化丝路合作,深化拓展商贸文创、影视拍摄、中医健康、百工百艺、特色美食5大领域交流,积极融入“文化丝路”,不断推进中非文化交流推陈出新、走深走实。

人们有理由相信,在共逐现代化、共筑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新征程上,金华将扬长补短、不断创新,携手广大非洲朋友,为高质量共建“文化丝路”添砖加瓦。(沈超 汪欣 朱康玲)

本文内容转载自:中国日报网,原标题《2024中非“文化丝路”交流月在金华启动——丝路连中非 共谱新华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原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证件查询|诚聘英才|关于我们|主管:中国中小微企业协会|主办:中国企业新闻宣传委员会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网络110报警服务|不良信息举报|中国互联网协会

中国企业新闻网 版权所有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删稿反馈邮箱:SERVICE@RUANWENDA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