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特教学校,有这样一群老师:他们不是学生家长却比家长更操心;他们的工作是教书育人,却需要投入更多的爱心、耐心与恒心;他们收获的不是“桃李满天下”的成就感,而是学生们能多认识一个字、多掌握一项生活技能。
自1986年建校至今,奋战在一线的老中青三代教师不断丰富教育形式,帮助学生接触并掌握更多的实用技能,用无私的爱精心呵护这些“折翼天使”,为他们插上“隐形的翅膀”。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在市特教学校,很多一线教师既教过听障生,又带过视障生和培智生。杨洪杰就是他们中的典型代表。
早在1988年,杨洪杰就登上讲台,成了一位特教老师。刚开始,她带的是听障班。为了了解孩子们使用手语的习惯,她每天一下课就去找学生“聊天”,并通过眼神、表情等进一步理解学生想要表达的意思。教学时,她把自己的嘴唇贴近孩子的手背,让孩子感受气流的有无与大小;把学生的手放在自己的喉咙处,让他们感受声带的振动;经过无数次重复与不断纠正,终于换来孩子们准确的发声。
后来,学校成立视障班,杨洪杰又成了首届视障班的班主任。她曾蒙住双眼,尝试前行和拿取物品,只为体验学生在生活中的状态和心理;她自学盲文、自制教具,帮助孩子们更快地抓住阅读的“金钥匙”;她还把音乐引入课堂,以优美的旋律启迪孩子们的心灵。
2009年,市特教学校有了第一批培智生。杨洪杰再次服从学校安排,担任培智班班主任。入学时,她领着学生参观校园,认识教室、食堂、厕所和宿舍;课堂上,她关注每一个孩子的表现,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次教学;生活中,她教孩子们刷牙洗脸、穿衣、穿鞋、叠被子,细致入微、悉心呵护。她还鼓励孩子们正视自身的生理缺陷,自尊、自强、自信,做身残志坚、对社会有用的人。
除了日常的教学任务之外,多年来,杨洪杰还致力于视障生的音乐教育。她教孩子们打非洲鼓,还辅助他们学习吹葫芦丝和笛子,在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也为他们“走出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0月14日,在河北省第十届残疾人艺术汇演上,视障生高荣泽的笛子独奏《陕北好》赢得了观众们的热烈掌声。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在我看来,他们与正常孩子并没有什么不同。”36年来,杨洪杰始终秉持这样的教育理念,尊重每一名学生、温暖每一颗心灵。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刚刚获评河北省“最美教师”的陈希梅,也是一位奋战在特教一线24载的“老兵”。学生们都亲切地称她“陈妈妈”。
培智生晓阳(化名)入校后每天一句话都不说,只顾低着头摆弄手里的文具。陈希梅经过了解,得知孩子在家也是如此。家长说,孩子有自闭症倾向,自己想了很多解决办法,但是收效甚微。为此,陈希梅利用课余时间查阅了大量与自闭症相关的资料,努力寻找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
▲河北省“最美教师”陈希梅为培智生上课。
为了亲近晓阳,课堂上,陈希梅陪她一起画画、做手工、搭积木;下课时,陈希梅带晓阳跑步、丢沙包、跳房子。渐渐地,晓阳不再害怕和躲闪,和陈希梅开始有了眼神交流。在一次准备去做课间操时,晓阳突然说了一句“出去做操”,陈希梅听了兴奋不已。她及时和家长分享了这个好消息。一周以后,晓阳的母亲又给陈希梅打电话报喜,说孩子在家特别小声地喊了一声“妈妈”。陈希梅听后,开心得落了泪。
听障生小林(化名)的父母由于身体不好,无法经常到学校探望他。有一次,看到其他同学的家长前来探望,一家人聚在一起有说有笑,小林心里很不是滋味,躲在角落里偷偷抹眼泪。这一幕,刚好被路过的陈希梅看到。她走过去坐在小林身边,把他搂进怀里,轻声安慰。直到孩子情绪稳定下来,陈希梅才放心离去。后来,陈希梅就利用双休日到校陪伴小林,发现他头发长了就带他去理发,看见他缺少生活用品就主动帮他购置齐全。陈希梅还把自己孩子的衣服送给小林穿。感受到老师满满的爱,小林也变得越来越开朗。
青春在奉献中闪光
听障高考班班主任曹竟丹是个入职刚一年的青年教师。她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注重分层教学,并为每个人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针对薄弱环节展开强化训练。
自2021年以来,市特教学校先后招录了十多名青年教师。他们用辛勤的汗水和爱心、耐心、细心,帮助这些特殊的孩子跨越残缺的障碍,点亮生活的光彩。
专职舞蹈老师汪悦利用特殊的“中空地板”,通过跺脚引起振动,帮助听障学生感知节奏;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她都要反复示范、引导、纠错。在她的严格要求下,学校舞蹈社团的听障生多次在国家级比赛中斩获金奖。
去年5月,市特教学校将中国残联主推的龙舞引入社团活动。今年3月,汪悦和路雅雯两位老师带领6名培智生开启了为期8个月的辛苦排练。最终,在2024年“牵着蜗牛去散步快乐活动营”暨京津冀龙舞比赛上,孩子们凭借出色表现摘得桂冠。
“今天,一个大写的‘中国’,让人读得光明、读得酣畅。今天,一个腾飞的‘中国’,更让人读得生动、读得自豪……”今年重阳节,沧州市启明朗诵艺术团特教学校分团的视障生贾秀宁与陈成东应邀参加沧州市金婚庆典,在现场深情朗诵《青春中国》。他们的真情流露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这背后,是青年教师何傲旋逐字逐句的示范,是他带着两个孩子几十遍乃至上百遍的反复诵读与排练。看着孩子们的精彩表现,台下的何傲旋露出了欣慰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