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没有?无偿献血这条路已经走不通了,白嫖模式已经结束了?

2024-11-13 12:04:22    来源:骏燕唠美食    点击:9298次

每年的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全世界都向无偿献血者表达最崇高的敬意和感谢。

无偿献血是高尚无私的爱心行为,是救死扶伤的伟大行为。你是否注意到,近年来,无偿献血的人数越来越少了?

那些“满怀爱心、热血沸腾”的感人场景,似乎正逐渐淡出大众的视线,白衣天使的“血荒”已刻不容缓,无偿献血模式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自愿献血还能走多远?

1. 无偿献血的历史与现状

说到无偿献血,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让·亨利·杜南。

1859年,这位瑞士银行家目睹了震惊世界的意大利索尔费里诺战役。

战场上,数以千计的受伤士兵因得不到及时救治而痛苦地呻吟着,杜南的内心被深深触动。

他发出“人民兄弟情谊”的呐喊,带领当地人民开展救灾工作,后来还创立了红十字会。

杜南的事迹犹如一颗星星之火,点燃了全世界人道主义的火炬,自愿献血运动由此拉开帷幕。

1921年,世界上第一家血库在英国伦敦成立,揭开了无偿献血事业的新篇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美大规模开展无偿献血活动,挽救了无数伤员。

据统计,仅在英国,就有超过100万人献血,为战争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20世纪60年代,塑料血袋的发明让献血变得更加安全、便捷,此后各国纷纷建立国家血液管理制度,自愿献血逐渐成为主流。

我国无偿献血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新中国成立初期,血液供应主要靠“买血”。

直到197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献血工作的指示》,提倡“奖励献血,无偿献血”,义务献血的理念才逐渐在人们心中扎根。

1998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正式实施,明确规定“国家提倡和支持无偿献血,禁止任何形式的买卖血液”。

这部法律的出台,确立了我国无偿献血的合法地位。

多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倡导下,全国亿万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无偿献血,奉献爱心,一个个感人的献血故事犹如涓涓细流,汇成爱心的大海。

东方闪电、西南虎、南方狮、北方雄鹰……献血队在全国各地涌现。

仅2019年,全国献血人数超过1400万人次,累计献血5000多吨,基本满足了临床用血需求。

从十八九岁的少女到八十岁的老人,从工人农民到教师医生,从普通市民到明星艺人,无偿献血者来自社会各行各业,谱写了一曲曲无私奉献的赞歌。

近年来,无偿献血遭遇“成长的烦恼”,以日本为例,虽然在上世纪90年代基本实行无偿献血,但近20年来献血率持续下降。

虽然献血总量仍相当可观,但人口老龄化、献血者结构失衡等问题日益突出。

一些城市出现季节性供血缺口,献血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受到考验。曾经被视为“抢手货”的无偿献血,如今已失去人气,陷入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甚至有人断言,无偿献血模式已经走到尽头,无偿献血的时代也将终结。

是什么原因导致这座“爱心丰碑”出现裂痕?无偿献血体系面临哪些挑战?我们将在后面详细探讨。

2. 无偿献血制度

无偿献血模型就像一台老旧的机器,虽然还在运转,但吱吱作响的声音却预示着危险正在潜伏。

近日,一份来自南方某省份的调查数据着实让人吃惊:受访者中,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比不足20%,而50岁以上的“银发人群”占比却高达56%。

一位血液管理专家说,老年献血者能顶起半边天,但这座大厦正在摇摇欲坠。

原因不难找,首要的就是人口老龄化。

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2.6亿,占总人口的18.7%,在很多采血的地方,随处可见白发老人的身影。

但随着年龄增长,老年献血者的身体状况逐渐下降,很多人不得不“退休”。另一方面,年轻人加入献血的速度却远远落后于老年人离开献血的速度。

我们再来看另一个“问题”——献血者的权益没有得到充分保障。

一名大学生献血后,以身体不适为由请假,没想到却被老师训斥一顿,说“做学生没什么不好”。

一名环卫工人献血后回去上班,老板却说:“这个时间不算工作时间。”

在一些地方,献血者应享有的补假、健康检查等合法权利却形同虚设,这些“疏忽”无疑伤透了献血者的心。

北京某大学曾对学生做过调查,63%的学生认为献血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抱怨“我献了血,你们还这样对我”。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牵动人心的话题——“献血神话”的崩塌,在过去,无偿献血被视为最高荣誉,捐献400毫升血液就能登上人民日报。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献血光环”渐渐褪去。两年前,一位明星高调宣传献血,却被网友质疑是作秀。很多人开始质疑,献血为什么要“白白”?

在如今金钱至上的环境下,“奉献”这个词已经变得不再合适。

我国现行的无偿献血制度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

当时,在全民献血的体制下,动员献血相对容易,但在市场化的浪潮中,这一机制的弊端日益凸显。

比如,献血区域分布不尽合理,东部发达省份的人均献血量比中西部地区高出好几倍;再比如,医疗机构对血液使用管理不够严格,滥用、浪费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问题都体现了体制机制的滞后。

3. 献血模式改革

面对重重挑战,无偿献血制度犹如迷途的旅人,亟待寻找新的道路。近年来,不少国家和地区开始尝试“改革”,有很多经验值得借鉴。

在美国,一种名为“献血激励计划”的做法悄然兴起,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物质奖励来鼓励人们献血。

例如,纽约血液中心推出“献血积分”制度,每献一次血可获得500至700积分,可在指定商家兑换礼品。

佛罗里达州的OneBlood血液中心提供价值50美元的礼品卡。在这些地方,献血不再是纯粹的捐助,而是“以血换礼物”的交易。

支持者认为,适度的物质奖励有助于稳定血液供应、提高血液质量,但批评者担心过度商业化会削弱献血的道德内涵,甚至造成血液安全风险。

另一项探索是建立东亚地区颇为流行的“集体献血”机制。

日本许多企业、大学定期组织员工、学生献血,成为血站的“常客”。台湾的“一日献血”活动,动员各界团体预约当天献血,已成风潮。

集体献血借助集体的力量,不仅提高了献血率,还增强了社会凝聚力。但集体献血也面临组织管理不规范、自愿性不足等质疑。

此外,还有一些技术创新。

荷兰一家血液中心开发出“微量采血”,利用先进设备从献血者体内抽取极少量血液并快速检测是否合格,而不必等到血液全部抽完。

该技术一方面提高了采血效率,另一方面也最大限度减少了不合格血液的浪费。

例如,美国的“双红细胞”采集技术,可以从献血者的血液中选择性采集红细胞,同时将其他成分回输体内。

献血者献一次血,红细胞就相当于两个单位,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招,国内血液界也在努力求变。

浙江嘉兴推出“爱心血库”模式,群众将无偿献血存入“爱心银行”,需要时可先行使用,变被动为主动。

南京坚持“以捐代采”的理念,医疗机构通过组织群众献血,即可获得相应的采血指标,从而盘活现有资源。

深圳对大学生献血员进行一对一就业指导,北京为献血5次以上人员设立献血“绿色通道”,都是鼓励献血的好举措。

各种新理念、新做法正在给无偿献血制度注入新的活力。

改革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从“全民无偿献血”到“适度激励”,从“单打独斗”到“群策群力”,无偿献血模式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

这一改变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重塑新时代的无偿献血文化,唤醒每个人心中的友爱之光。

结论

无偿献血,这个古老而崇高的话题,在时代的浪潮中不断焕发出新的光彩。

从杜南的人道主义呼声,到万千献血者用鲜血书写的大爱篇章;从老龄化、权益保障等现实困境,到激励机制、集体献血等创新探索,无偿献血制度走过了一段坎坷的历程。

没有人能够预知未来,但可以肯定的是,无偿献血精神永远不会消亡,它就像一束永恒的光芒,照亮人性的善良和美丽。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无法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我们都可以成为无偿献血队伍中的一员,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汇聚成一片爱的海洋。

当你路过献血室时,请停留片刻。

那一袋袋鲜红的血,承载着无数人的希望和感激。下一个伸出援手的人,或许就是你,或许就是我。

#长文写作激励计划#

大家对此事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和看法,我们一起讨论。码字不易,喜欢的麻烦给小编点赞,关注我不迷路! “点赞”的必顺风顺水,“转发”的必平安富贵。(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本文内容转载自:骏燕唠美食,原标题《发现没有?无偿献血这条路已经走不通了,白嫖模式已经结束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原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证件查询|诚聘英才|关于我们|主管:中国中小微企业协会|主办:中国企业新闻宣传委员会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网络110报警服务|不良信息举报|中国互联网协会

中国企业新闻网 版权所有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删稿反馈邮箱:SERVICE@RUANWENDASHI.COM